探尋北路戲發(fā)祥地廷加洋村(3)
北路戲班民國時期最為紅火
北路戲演出。
北路戲演出。
廷加洋村位于壽寧縣鳳陽東北部,離鄉(xiāng)政府所在地5公里、海拔678米。該村2002年8月11日受“艾利”強臺風暴雨侵襲,發(fā)生地質災害險情,大部分村民于2004年陸續(xù)搬到造福新村(暫名福興村)居?。辉摯逵?008年被列為省級造福新村示范點;該村為革命老區(qū)村,并于2005年底通了水泥公路;村落面積4.3平方公里,全村人口900人、226戶,轄廷加洋、溪底、崗后、后坑4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
廷加洋村舊屬福安縣管轄,舊稱福安里五都陳家洋村。該村建村伊始,村旁小溪古藤纏樹,煞是美麗,所以又取名藤溪。該村主姓朱、陳,他姓有肖、楊、鄭、周、王、蘭、江等,最早遷居主村系楊姓。楊氏始祖一世迪公從斜灘五柳洋(今名八斗洋)遷廷嘉洋開基立業(yè),至今已繁衍三十八世1000多年;朱氏始祖嘉琦公于乾隆二年(1737年)從張廣地(現為芹洋廣地村)遷徙肇基,至今已繁衍十二世,270年;陳姓始祖二十一世仲立公由武曲遷福邑溪坪,再從溪坪遷徙到陳家洋肇基,至今繁衍有十一世。廷加洋有村始至南宋中葉隸屬長溪縣,1245年福安建縣,隸屬福安縣;1455年壽寧建縣屬壽寧縣;1959年屬鳳陽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xiāng)后,仍屬鳳陽鄉(xiāng)?!?/p>
廷加洋村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朱國鼎,清乾隆乙未年(1775年)恩科飲賜進士;朱金銘,生于清嘉慶六年(1796年),卒于光緒五年(1879年),他科考屢試不中,直到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屆80高齡還參加考試,穆宗皇帝認為其精神可嘉,封為“欽賜舉人”。經他親手設計的一座石拱橋(現為通往北山村的公路橋)、奶娘宮和大房子,制造精良,現仍堅固完好。朱氏宗祠和奶娘宮的壁畫也是他親手繪畫,他繪畫了壽寧縣城全景圖和廷加洋村風景畫,他筆下的人物惟妙惟肖,山水秀麗壯觀,山林田園風光生機盎然。
廷加洋朱氏宗祠位于舊村村中,建于清代,宗祠有門樓、戲臺、寢堂、兩廊等建筑。戲臺坐南朝北,年久失修,損壞嚴重,祠堂門前豎有旗桿石座。
奶娘宮位于舊村村中,清道光五年(1825年)建,在朱氏宗祠左邊,有門樓、戲臺、上廳。原戲臺坐西朝東,因破爛于2006年10月拆去,原戲臺后方廊板上有戲班原始題記。據村中老人說,該村有戲班始自朱金錋,其嘉慶辛未年(1811年)七月二十四日申時生,二十三歲考入庠生,相傳他中秀才后,不再求科舉,而去學戲。廷加洋戲班的歷史,因缺乏文獻記載難以詳知。但從大石村張氏祠堂戲房橫檁中發(fā)現兩條關于廷加洋村戲班的資料:“同治二年正月十一日,藤溪龍源境古事在此一樂,奇逢、走雨、蘇武歸漢……”“咸豐五月五日旦,藤溪古事班”。
廷加洋北路戲班于民國初年最為紅火,其間有周寧縣黃浦著名藝人紅師坐班教戲,培養(yǎng)出本村蕭向同等一批很有影響的藝人?,F代該村最紅的藝人為朱則森(1909年~1996年),自其曾祖演北路戲,其祖父朱廷江、其父朱維相,包括其本人及兒子、女兒、孫子三代相傳至今已六代。解放后,1953年再辦戲班,現還健在的有當年學戲的藝人陳仕美、朱石奇、朱永修等人。朱則森,俗名阿森,以演小生著稱,人稱他辦的戲班為“阿森班”。該村北路戲劇團雖已停鑼歇鼓多年,但還留存于農村婚喪喜慶民間生活中,保留在“鼓簫班”的演唱中,北路戲在那里成了揮不去的音符。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