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頻道 太姥山下

張敏熙/ 揭秘《雞鳴寺》

2017-05-28 10:00 來源:寧德網(wǎng)

近期,閩籍作家李師江的小說《雞鳴寺》在《上海文學》新鮮出爐。這一回,李師江一反狂歡沸騰、咸辣酸麻的語言風格,用起了輕揉巧捏、清蒸細煮的技法。故事內(nèi)核像一枚精致的揚州蟹黃湯包,鮮香水嫩、皮簿筋軟、玲瓏剔透,讓你輕輕一吮啜就齒頰生香。行文運筆、環(huán)境渲染則有如一盅閩菜佳肴佛跳墻,精髓入鍋,一湯十變,濃而不膩,普通家庭沒有十天半個月的備料是出不了這樣一道湯的。

故事說的是“我”應住持之邀到“雞鳴寺”去小住創(chuàng)作,卻瞥見當年暗戀的小師妹如驚鴻掠過,忍不住潛入“雞鳴市”去打聽其行蹤,非但無果,還因付不起足浴城巨額賬單結(jié)結(jié)實實挨了一頓揍。那么問題來了,李師江這家伙真的那么老實,僅只是截取生活片段來講述一個貌似不太著調(diào)的故事嗎?或者僅只是反思“我”身上那點小德性嗎?不,不是的。

縱觀全文,故事中出現(xiàn)的兩男一女,各有自己的心靈桎酷,只是各自面對的方式不同罷了。

“我”是個小文人,能力不強卻又看不慣紅塵俗事,所以不能與追求完美的另一個“自我”完成對話,苦惱到“縮回自己世界,看著幻象一點點崩塌”。小師妹呢,明明只是浪跡他鄉(xiāng)、淪落風塵、自生自滅的荒草命,卻放不下曾為?;ㄒ幻兜墓怩r面子,春節(jié)回老家約同學吃飯,聲稱自己在加拿大混成了知名瑜伽教練,還帶回一個“在加拿大使館工作”的老公。糾結(jié)也好,粉飾也罷,畢竟諸如“我”和小師妹之流,都只是六根不凈的凡夫俗女。

可是,在山中寺內(nèi)風清云淡的住持,他又放下了么?最為耐人尋味的人物當數(shù)這位住持了。

作者在不經(jīng)意的敘事間,為我們勾略出一個優(yōu)秀的僧侶形象。他熱情悲憫、口念彌陀,卻在“雞鳴市”有朋友,“對人間的事也頗為熟諳”,在“我”身陷欠賬門的時候,能夠及時“叫了個混黑道的朋友說和,最終以一萬塊錢把我救了出來”。呵呵,可見這位高僧秉持的是出世情懷、入世手段。他素衣素食,卻有“每日齋飯的講究之處,就在于你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在吃素”的品味,有“白毫銀針”上等白茶帶來“茶香清冽入脾”的享受,更有與桂林獨秀峰“三百零六塊石階”相媲美的清幽環(huán)境可以修身養(yǎng)性,人家那境界真是禪茶明心、取舍有度。他濟世普度,清心寡欲,當我說出“第一次動的情,就是一生的情”這種男女私情體悟之際,他竟為此“猛然一震”;而在面對我挨揍后的慘狀時,他卻陶醉地說:“這么好的傷口,讓它自然潰爛,化膿,結(jié)痂,蛻皮,這個過程極為愉悅,不可多得”。是什么樣的經(jīng)歷和傷痛,讓這位年紀尚輕的住持能夠把苦難當成“一場花開花落的盛事”?只道是情到深處,人最孤獨。

誠如李師江在文末用一個輕輕悄悄的句子點出的:

“對了,住持法號一塵。”

原來,即便是看似了卻凡塵苦惱的住持,也終究掙不脫自己“一塵”的命運。反之,即便是一粒塵埃,也會有自己的痛楚和光芒。

這篇小說精巧到只有6000余字的容量,卻是內(nèi)涵滿滿,才情側(cè)漏。哪怕是一些閑筆,也不可等閑視之。在網(wǎng)聊中,“我”與住持交流的是“拐賣兒童事件的帖子”;在足浴城,“電視里在播的是央視《走近科學》節(jié)目,一個老漢家的地磚滲出了血水”。社會亂象導致新聞熱點不熱,科學欄目遠離科學。“我”一開始認為“世間能與子宮媲美的場所,大概是寺廟”,后來干脆覺得足浴城忽明忽暗的環(huán)境“像個教堂”,小姐們說話半真半假,讓你不得不相信“上帝和魔鬼總是同時居住在一個地方”。

文里文外,一脈相通。

這是一個人心浮躁的時代,社會充滿誘惑。精神虛幻、患得患失的人們只能用不同的方式解救自己的心靈。處理得高明的,你說他參悟苦樂、智慧人生;處理得拙劣的,你說他貪婪虛榮、作繭自縛。其實,大俗若悟、大奸似忠。社會大染缸里,盡是江湖、盡是套路。我們都是“巨嬰”,還沒學會信仰和敬畏,沒能走出對母親子宮的依賴。但是,世上哪有什么“子宮”可以容得下你的幼稚和貪婪呢?

這些隱喻,全都應了小說開頭的一句話:“拿不起,放不下,這是人生常態(tài)。”

此前,李師江慣用粗野的噪音吶喊,甚至嘶吼。這一次的《雞鳴寺》,他只是鳴叫,鳴叫之聲儒雅得一如他自身的文質(zhì)彬彬、靦腆羞澀。他以細如針、密如線的敘事來講述一個簡短而飽滿的故事,一針見血卻還不動聲色。那些敏銳的文字已然抵達生活的每一個細胞,抵達人性的每一絲神經(jīng),讓被壓抑和被遮蔽的生活在你的甄辨中露出真相,讓真相在原形畢露后令你咋舌。人世間多少或濃或淡、若有若無的傷痕,在這里統(tǒng)統(tǒng)喻無形于有形,化有形于無形。

品讀《雞鳴寺》,我不禁想起鐵凝的短篇名作《春風夜》。二者異曲同工,只是前者讓人想笑笑不出來,后者卻叫人欲哭無淚。

小說末尾,“我”問住持在“雞鳴寺”里有沒有聽過雞鳴,住持并不回答,只是咳嗽了一聲。而我,聽到秋蟲呢喃,倍感寂靜,“黑夜里沒有恐懼”。

是的,鐵凝或是李師江,以及一批批的鐵凝們、李師江們,正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不同海拔層面上,一次次地探索高難度的自我較量,用萬馬嘯嘶的、金雞啼鳴的,或是秋蟲呢喃的音調(diào),各自發(fā)聲。

有了這些聲音,我們心神安寧,沒有恐懼。

責任編輯:葉朝玉

關鍵詞

住持 李師江 雞鳴寺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wǎng)簡介 版權(quán)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寧德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wǎng)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