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玲/縛玍
兒時在鄉(xiāng)村上小學(xué),端午節(jié)時,見同伴手腕上系著紅頭繩,很是好奇,問她,說是“縛玍”。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縛玍”一詞,不解其意。同伴見我滿臉疑惑,便拉我上她親戚家“縛玍”。
進(jìn)了一座兩進(jìn)兩開間老式房,便見一個穿戴一新的年輕女子坐于廳堂,身邊圍著一群與我年紀(jì)相仿的孩子,旁邊放著紅尺子、剪刀和一大捆紅頭繩。同伴介紹說,女子是她今年剛過門的嬸子,就是她給大家“縛玍”的。
正說著,嬸子開始給那些早來的孩子縛玍了。嬸子手持尺子,量了量紅頭繩,剪下一段,麻利地打個結(jié)(這種打結(jié)手法很特別,至今還鬧不懂),綁在小女孩的手腕上,只三下兩下,那紅頭繩變戲法似的,松松的但又牢牢的縛在手上了。小女孩左右手腕都綁上后,嚷著還要綁腳腕,嬸子笑了,說女孩是綁在雙手腕,男孩才有綁在腳腕的。大家聽罷,一陣哄笑。嬸子給我們這些孩子綁完紅頭繩后,告訴我們說:“縛玍后,你們就會聽家長的話,好好讀書,不調(diào)皮搗蛋了。”我們聽了,驚訝地看著手上的紅頭繩,頓起敬畏之心。
嬸子忙完這些,又從屋里取出好些粽子和花花綠綠的小玩意。瞬間,我們的視線就被小玩意牽制了:有五色絲線織成的網(wǎng)狀圓袋子,板栗般大小,下綴漂亮七彩流蘇,內(nèi)裝樟腦丸,香氣撲鼻;有用各色花布縫制成八卦、鳥兒、魚兒形狀的小香袋,內(nèi)塞一些香草;還有用彩色玻璃絲編織的花生、花兒、葉兒,形象逼真可愛。這些,對當(dāng)時除了泥巴再無其他玩物的我們來說,可是稀罕物件。嬸子說,佩戴這些飾物,可以祛邪驅(qū)蟲,是準(zhǔn)備送給親戚的。我們?nèi)氯轮惨?,嬸子只好送些給我們。后來才明白,粽子、香袋等,是新媳婦送給親戚的厚禮,只有關(guān)系極為密切的方可收到。
“縛玍”后,這紅頭繩必須在手上腳上綁著,一直到“七月七”乞巧節(jié)這天,才由大人剪下,與專門為此制作的條狀紙綁在一起,然后,小孩由大人引著來到大樹下,將紅頭繩與紙條掛在樹上。這個儀式叫“送玍”,用意在于,將小孩身上的野性、邪氣送走,乞求小孩心靈手巧、聰慧懂事。
當(dāng)時,我們只覺得“縛玍”好玩,不知其間含義。長大后才明白,這“玍”字,通“嘎”,有“調(diào)皮頑劣、狂野不羈”之意,讓剛過門的新媳婦給小孩“縛玍”,意為將小孩的頑劣野性縛束住,能懂事好學(xué),寄托了人們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
如今,屏南的一些農(nóng)村,還有很多人“縛玍”,只是新媳婦的紅頭繩已不再綁在小孩兒的手上或腳上,而是綁在送給親戚的禮物上。禮物中除了粽子依舊,其他的香袋與小玩物也多變遷為鉛筆、尺子等學(xué)習(xí)用具了。
責(zé)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