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上金貝月夜 (外一篇)
寧德網(wǎng)消息(掬水月)今晚的天,出奇的好,晴空玉盤清光皎皎。忽然想到上金貝那一池荷花極好,如此良辰美景豈可辜負,于是,動身循月色而去!
朋友圈流行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我是這樣理解的:生活已諸多不易,但心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我向來覺得大的愿望我們沒辦法滿足,那么盡量在力所能及小的事情上愉悅自己。比如去西藏,不能說走就走,因為還有那么多的柴米油鹽。那么偶爾看一場電影,偶爾三倆閨蜜小聚,偶爾想吃燒烤的時候就吃幾串,或是周末鏡臺南際曬曬太陽爬爬山,而這一些占用不了我們太多金錢和時間,特別是在十分想的情況下吃到或做到,那種滿足和幸福感是爆棚的,時過境遷就不會再有。又比如,今夜上金貝的月色甚好。
沿公路蜿蜒而上,打開車窗,讓山風灌滿車廂,音樂輕輕,越往上風愈涼,空氣中帶著一些甜味,城市燈火和燥熱漸次遠離。
丙申年農(nóng)歷五月十六,深夜,月圓。深夜的山村明月高懸,四野沉寂,風聲入耳,蟲鳴不已。金湖水面粼粼,鱗次櫛比白墻黑瓦的房屋依次倒映在水中,樹影婆娑,夜色正濃。
順著葡萄架尋幽而去,月光透過斑駁的枝葉影影綽綽,道路寧靜,夏蟲喁喁,沒有燈火,只有路,只有影,只有無聲前行的心……葡萄架邊蓮池寂寂,月白風清,流螢點點,月光如水,蓮花無言,會意天地耶。
想起蘇大學士記承天寺夜游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大學士,千古風流人物,把酒問青天,對月起舞,人生無論苦樂皆有趣味,無論悲喜皆浮云。
這明月,千古相似,而今夜,千年緣識,且容我東施效顰折疊唐宋,在寂寥的時光深處打坐,靜聽明月細品流年吧。
心頭的月光
今晚的月光很好,風也很好,仿佛又聞到小時候故鄉(xiāng)原野吹來的氣息。憶起兒時的夜晚處處流淌著月光。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我在老家呆的時間并不長,小學五年級那年,隨著父親工作的變動,到了外地。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內心里是十分害羞和靦腆的。記得夏日的夜晚,我常常趴在窗戶那邊,透過窗格子,看著院子里的孩子們在月光下追逐嬉鬧,我很想加入他們,很想和他們成為朋友,但是一個小姑娘天然的個性讓我不敢主動去認識陌生人。鄉(xiāng)鎮(zhèn)的夜晚,沒有太多消遣方式,長長的一個暑假,我都靜靜地趴在窗前看他們,沒有加入。
如水的月光靜靜灑在窗欞上,微風寂寂,我在月光下一格一格的數(shù)著窗格子。我很想念我兒時的小伙伴,很想念老家那條長長的巷子,想念和他們在月光下呼拉拉的跑過,想念追著螢火蟲的歡呼聲,和著夏蟲的經(jīng)聲梵唄慈悲清涼……
后來幾經(jīng)遷徙,老家的房子也抵抗不了風雨侵蝕,荒廢了。鴻雁不來音信稀,還鄉(xiāng)一曲誰人吹?故鄉(xiāng)越來越遠,乃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覺得自己是沒有根的人。唯有那心頭的月光溶溶地,洇濕一片。
月圓,月缺,在時光的渡口,當年那個小女孩也早已歷經(jīng)浮沉,月色依舊,只是光影里不再少年。
無數(shù)個夜晚,一個人,一杯茶,一味清歡,一輪皓月,清風與明月間,無可辯識的聲音在心底囁嚅,此情默默,無聲勝有聲。詩人說,離開了才有故鄉(xiāng),離開了才有鄉(xiāng)愁。
佛家有云:無明煩惱,集諦業(yè)斷,我法執(zhí)除,貪嗔癡盡,眾苦云消,安住涅槃。人能無著便無愁,萬境相侵一笑休,妙境是無窮。
只是我,身處紅塵,一爿心房,欲靜而風不止……
只是那月光,如一輪永不破滅的明鏡,照映在心頭。
責任編輯:吳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