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 李拔鑿石平江
長江三峽,自西向東依次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全長近兩百公里,兩岸奇峰陡立、峭壁對峙,對于今天游船上的乘客而言,這是壯麗無比的景觀。然而在古代,灘多水急的三峽航道,卻給當(dāng)?shù)匕傩蘸瓦^往商旅帶來諸多不便,對航道進行疏鑿和整治是為官者的分內(nèi)之事,是其不可推卸的責(zé)任。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五月,四川犍為人李拔出任湖北分巡荊宜施道(轄荊州府、宜昌府、施南府),任內(nèi)率眾開鑿三峽水路和纖道二十余處,對后世影響深遠。
李拔治理河道,注重到實地調(diào)查研究。李拔到任是在夏天,他冒著炎炎烈日,沿長江支流視察水運,一路走來,目睹三峽航道上過往船只很少,一片蕭條景象。他覺得很奇怪,就向當(dāng)?shù)匕傩沾蚵?,原來是鏈子溪棧道年久失修,山貨都出不去,鹽船又進不來。問題出在鏈子溪,那必須到實地查看一下。
李拔來到鏈子溪棧道,抬頭仰望,只見河道兩岸是萬仞懸崖,令人頭暈?zāi)垦?;低頭俯視,只見絕壁直插谷底,河水吼聲如雷。更要命的是,腳下棧道破損不堪,搖搖欲墜,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嚴重影響商旅往來。行人一旦失足,抑或纖繩斷裂,后果不堪設(shè)想,沒有安全的纖夫棧道,船只如何向上游行駛?
李拔找到三峽航道蕭條的原因了,修復(fù)加固鏈子溪棧道成為當(dāng)務(wù)之急。他回到駐地,連夜起草公文,向兩湖總督報告請求撥款重修棧道,很快就得到了批準。
為了修好這條棧道,李拔四處籌措銀兩,精心設(shè)計方案,聘請能工巧匠主事。施工期間,李拔堅守在工地上,解決工程遇到的問題、確保工程的質(zhì)量與安全。他的為民情懷,感動了附近民眾,大家紛紛到工地幫忙,商賈積極出錢支持。經(jīng)過兩年多艱苦施工,一條有3條鐵鏈、7個石眼、99個鐵環(huán)、33級石階的纖夫棧道勝利竣工。
三峽歸州段兩岸懸壁陡峻,無路可走,商旅經(jīng)過此處只能冒險從黃魔灘闖灘而行——真可謂“難于上青天”。李拔率工在此鑿?fù)藨已?,為行人開通了一條道路,與此前無路可行,形成天壤之別。通道完工后,李拔在此題刻“路別云泥”四字,并于陳家灣題七絕詩刻于石上:“萬石艅艎一線牽,同聲欸乃韻悠然。泝流直上三千尺,簫鼓咚咚盡日填?!?/span>
破水峽西起巴東的黃巖,東至歸州的王家嘴,此峽以險聞名,古來船只航行至此,船工無不心驚肉跳,江水翻騰,船只“十有九翻”,俗稱“鬼門關(guān)”。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命喪其間。在破水峽北的小溪邊,建有一座七級寶塔,人稱“義塔”,人們把從峽江中打撈起來的尸骨放入塔內(nèi),此塔又稱“白骨塔”,此溪因而得名“寶塔河”,足見這段河灘的兇險。
為排除兇險,造福百姓,李拔下定決心破除險阻,率領(lǐng)勞工打掉礁牙,掏開沙灘,幾經(jīng)艱苦施工,終于取得成功。大功告成后,李拔頗為自豪地在峽北巖壁上分兩行鐫刻了“化險為夷”四字,給后人提供了觀測三峽河道安危的標(biāo)志,又給人以排除萬難的勇氣。
在西陵峽,至今流傳許多李拔修河道的故事。西陵峽有民謠:“先人敢化險,我輩豈懦夫?”在秭歸西陵峽段,李拔又率眾整治三峽拽灘、兵書寶劍峽等處險惡之地。
在拽灘,清朝初年,當(dāng)?shù)毓俑捱^一條長八十三丈的纖道,后因年久失修,纖夫難以通行。李拔率眾對纖道崩塌地段重新砌石修補,并鑿開崖上纖道,為往來拉纖的船工修復(fù)了一條“救命路”。
在距秭歸縣城數(shù)十里的大山中,有一個北風(fēng)埡,埡上有一座老屈原廟。李拔在這里指揮眾人治水之余,還曾登臨此廟拜謁,為祭吊屈原題寫了一尊碑刻。碑刻字里行間,袒露出他不畏這里的兇山惡水,敢與之斗爭的精氣神,并縱情謳歌屈原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巴東歸州至東湖一帶航道,“拽新灘、空舲、三珠、鹿角、虎牙等處,寸節(jié)皆灘。巉巖怪石,急湍橫流,舟行觸之,無不立碎覆轍,相循接救無術(shù),其為生民之患久矣!”李拔主持疏鑿航道,“去危石,開官漕,除急漩,修纖路。施工二十余處,群工雨集,萬斧雷鳴?!睔v無數(shù)失敗與成功的反復(fù),而李拔督修意志彌堅,組織施工達二十余處,歷兩個寒冬,終于收到實效。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李拔三峽治水大功告成后,他異常興奮,大筆疾書《鑿石平江記》,并令人鐫刻于黃陵廟禹王殿前,在這篇文章中,他說“鑿去一分,則民受一分賜”。李拔以“大功告成”總結(jié)自己治理三峽的業(yè)績,足見修河道之難,這是他歷經(jīng)艱難后取得成功的喜悅,也是一代循吏李拔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實寫照。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滴水清風(fēng)
編輯:林宇煌
審核:劉寧芬 林珺
責(zé)任編輯: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