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頻道 寧德新聞

福見寧德·面孔| 陳仕玲:閩東地名說“?!?/h1>

鄭寀像

在中國民間,“?!笔侨藗冊谝簧凶巫我郧蟆O其向往的大目標。自古以來,凡與“?!弊窒嚓P(guān)的,無不充滿著喜慶與祥和,人們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中,出現(xiàn)了與福運、福氣有關(guān)的大量俗語,以福字取名,以福字入地名,也頗為盛行,取其美好寓意,也體現(xiàn)著對安定統(tǒng)一的期待。

在閩東,以“?!弊肿鳛榈孛哂蓙硪丫茫渲杏绊懽钌钸h的莫過于“福寧”,從最早的福寧州,到后來變?yōu)楦幙h,再到福寧府,直至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在官方沿用了將近800年(至今民間仍有稱霞浦為“福寧”者),它的管轄范圍涵括了現(xiàn)今寧德市除了古田、屏南之外的所有縣市。

元順帝至元二十三年(1287年),升長溪縣為福寧州,屬福州路,以其領(lǐng)寧德、福安兩縣,故名“福寧”。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州為縣,與福安、寧德同屬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年),復(fù)升為州,直隸福建布政司,所轄不變。清雍正十二年(1722年),升州為府,下轄霞浦、福鼎、福安、寧德、壽寧五縣。對于“福寧”這一地名,知府李拔在《福寧府志》卷之二《地理志·沿革》中大加揄揚:

“其曰‘福寧’者,蓋各取福安、寧德一字名之。今屬五邑,則‘福壽安寧’四者具備,箕疇所演,何以加茲。昔予初通仕籍,令楚之長陽,適值君親大慶,取長春不老之意,作圖勒石為壽。今當再慶,適典茲郡,獲兆嘉名,必非無意。因為聯(lián)以志曰‘安寧雙浦合,福壽九霞開’。北頓九霄,西顧親闈,蓋不勝日月升恒之祝矣。”


福安福嶼村風(fēng)光 林麗娟 張文奎 攝

關(guān)于“福寧”這一地名,筆者在日常閱讀中還發(fā)現(xiàn)了兩條有趣的記載。明人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四“外郡”條:

“【貴定縣】貴州省治無府,三司俱治貴州宣慰使司。隆慶初,始立貴陽府,繼又立新貴縣。至萬歷己酉,復(fù)改土司設(shè)一縣,同新貴屬府。撫按為請名于朝,時福清相公當國,居常謂吾閩號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上三字俱同,普天無兩。至是黔疏適至,乃議命縣名曰貴定,得旨如所擬,遂與閩成確對。”

“福清相公”指的是福清人葉向高,“萬歷己酉”這一時期,他正以禮部尚書兼任東閣大學(xué)士,入閣辦事。同時期入閣的還有朱賡、于慎行、王錫爵、李廷機四人,這些人或病逝,或閉門不理事,閣務(wù)僅靠葉向高一人支撐,時稱“獨相”。根據(jù)沈德符的說法,在貴定縣沒有設(shè)立之前,葉向高認為自己老家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上三字俱同,普天無兩”,實際上同時還有福建福寧州福安縣,作為土生土長的閩人,他不應(yīng)該不知道。再加上葉向高性格謙和,為人謹慎,肯定不會說出這么“霸道”的話。沈德符如是記載,估計是對葉向高獨攬朝政有所不滿,這從文章中顯眼的“當國”二字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從這一記載我們也可以得知,“上三字俱同”的地名在中華大地上確實少見。

政協(xié)仙游縣委員會文史委員會編寫的《九里湖百夢》還記載了這么一件趣事,話說明代嘉靖年間,江西鄱陽人賀侯霖(應(yīng)作賀霖,曾任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出任福州太守,妻子葉氏有孕在身,遂留在家中,孤身一人走馬上任。賀太守聞悉仙游縣九鯉湖仙夢靈驗,乃派遣屬僚赴九鯉湖以子息謁夢。是夜夢見一冠冕使者高聲說道:“是福清,非福寧!”夢醒甚為困惑。

屬僚回到福州,以實情稟報太守,賀聞所言,十分驚訝,說道:“夫妻床笫間私語,神何以知之,真奇事也?!痹瓉?,賀太守與夫人臨別之時,夜半私語,囑咐妻子:“我此去福建上任,福建多福地,將來生男則取名福清,生女則取名福寧?!奔爸练蛉朔置洌媚袃?,悉如所夢,“是福清,非福寧”。


嘉靖版《福寧州志》有關(guān)福安置縣的記載

福寧舊屬五縣,福安、福鼎都與“福”有關(guān)。福安縣,根據(jù)明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之一《地理·建置沿革》:“本唐長溪縣地”,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割長溪縣西北永樂、靈霍二鄉(xiāng),置福安縣。相傳當時是出于殿中侍御史邑人鄭寀之力,宋理宗御批“敷賜五福,以安一縣”。關(guān)于理宗賜名,見于嘉靖版《福寧州志》卷之一:“(二十余年分縣)賜名福安”,理宗祖居古田,皇后謝道清據(jù)說祖籍又是在福安,親自賜名,可謂重視。民間還有傳說,當時鄭寀在奏請建縣的時候,獻上了一首七律:

韓陽風(fēng)景世間無,堪與王維作畫圖。

四面羅山朝虎井,一條帶水繞龜湖。

形如丹鳳飛銜印,勢似蒼龍臥吐珠。

此處不堪為縣治,更于何處拜皇都。

且不說詩句中出現(xiàn)的“虎井”是知縣林子勛(林子勛于淳祐八年任福安知縣,見于武義縣徐謂禮墓出土文書)奏請朝廷敕封陳孺威惠侯以后才出現(xiàn),這已經(jīng)是建縣三年以后的事情了。就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水平,不可能是出自鄭寀這位“學(xué)霸”之手,倒像是古代風(fēng)水先生堪輿“留記”中的順口溜,當為后來好事者所編造。

福鼎縣,置縣于清高宗乾隆四年(1739年),《清實錄乾隆實錄》卷一百二十六作“乾隆五年”,《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三十一作“乾隆三年”,它的得名由來,福鼎文史界至今仍有爭議。一種說法認為來源于太姥山最高峰“覆鼎峰”,一種說法是來源于二十都福鼎山(今屬浙江蒼南縣)。其實對于福鼎的得名,清代以來的各種文獻都有記載,說法是統(tǒng)一的,都是認可前一種說法。早于福鼎建縣兩年修纂的《福建通志》卷四《山川》記載:

“【福鼎山】在福鼎縣西南,脈自浙江平陽縣赤洋而來。亦名北嶺,最高大,諸山皆發(fā)于此?!?/strong>


位于閩浙邊界的福鼎山(白榮敏供圖)

李拔《福寧府志》(乾隆二十七年刻本)、《欽定大清一統(tǒng)志》(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嘉慶版《福鼎縣志》亦采其說,并無異議。民國時期修成的《清史稿》在卷七十也很肯定地記載:“(福鼎縣)東:福鼎山,縣以此名。”因此,福鼎縣的得名源自福鼎山是不爭的事實。

古人以福建有“五?!保焊V?、福清、永福(永泰)、福安、福鼎,今人則以福寧易永福,閩東地區(qū)在比例上更占有優(yōu)勢。

除了以上這三個“大地名”,在閩東大地上還有不少以“?!泵拇迩f,比如蕉城區(qū)八都鎮(zhèn)的???、城區(qū)的福山境(明嘉靖時期為縣城十境之一),霞浦縣松城街道的青福,福安下白石鎮(zhèn)的福嶼,穆云畬族鄉(xiāng)的咸福,古田鳳埔鄉(xiāng)的福全,以及福鼎貫嶺鎮(zhèn)的邦福等等,比較有特色的有??谂c福嶼。


蕉城??诖屣L(fēng)光 黃鐵斌 攝

??冢J?,根據(jù)乾隆版《寧德縣志》卷之二記載,原屬“寧德縣霍童鄉(xiāng)水漈里九都”,今屬蕉城區(qū)八都鎮(zhèn)。村莊位于鎮(zhèn)區(qū)西北3.5公里,寧屏路右側(cè),福口溪與霍童溪匯合處。村莊歷史悠久,舊時為鄭姓聚居地,今皆為董姓。“福首鄭氏”為兩宋時期閩東著名的世家大族,在當時曾涌現(xiàn)出進士5人。鄭氏家族中最出名的人物,當屬被后人稱為“鄭駙馬”的鄭南,他于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以太學(xué)釋褐第一,授國子監(jiān)司業(yè),泉州府知府,移福建、兩浙提刑,加秘閣修撰。在福口村旁的白蓮寺,至今還留有鄭南墓葬以及讀書處遺址。

更讓人稱奇的是,“福首”得名出于《尚書·洪范》“壽居福首”,鄭南或許是沾了家鄉(xiāng)的光,活到九十七歲才去世。

由于??诃h(huán)境優(yōu)雅,且遠離塵囂,又曾經(jīng)是鄭氏族人的聚居地,所以古代讀書人又取其諧音,稱之“谷口”,蓋取西漢隱士鄭子真躬耕谷口的典故。明邑人崔世召在《谷口集序》中寫道:“今去子真數(shù)千余年,尚有慕谷口之名名其居者。蓋去余邑五十里許,亦有谷口云?!?/p>


福水宮(黃挺鑒供圖)

在福口村口,也就是霍童溪與??谙粎R處,有一座著名的“福水宮”,是為了紀念臨水三夫人之一的林九娘而建。相傳始建于北宋至道三年(997年),2003年重修,建筑面積213平方米。大門正對溪流,溪上有“百花橋”遺址?,F(xiàn)被列為蕉城區(qū)文物點。

福嶼,又名福嶼島,位于福安下白石半島西側(cè),在漳灣港與鱸門港之間,面積0.58平方公里。福嶼歷史悠久,在明代萬歷版《福安縣志》中稱為“瀨渚”,清光緒縣志稱為“瀨嶼”,1957年改為今名。屬于福安縣三十三都管轄。村中有蔣、朱、林、陳等姓,人口2000余丁,以蔣姓占多數(shù)。村里居民農(nóng)漁兼營,分為“福嶼”“福漁”兩個村莊。

福嶼在跨海大橋未建之前,有渡船與對岸的樓坪村相連,碼頭還有定時班船通往下白石、寧德城關(guān)和漳灣。風(fēng)和日麗的時候,站立碼頭邊上,村口的神廟、古榕和停泊在碼頭邊的木船,組成一幅古樸的漁村圖畫。

在福嶼周邊,還有長嶼、圓嶼、小歲嶼、樟嶼等小島嶼,小歲嶼和樟嶼的北側(cè)是漳灣的主航道,乘潮可通行千噸輪船,這里還是閩東第二大河寧德霍童溪的出???。


福源山炊云洞

值得一提的是,在寧德與福州羅源縣交界地帶,還有一座以“福”字命名的道教名山——福源山(今人取其方言諧音,稱為“鳳凰山”),著名的天然景觀“炊云洞”就坐落其中。據(jù)乾隆版《寧德縣志》卷之一《輿地志》記載:

“萬石巖,即福源山,在二都。石巖如室,可容數(shù)百人。中有石灶、石井、石床、石幾,旁有石舟,兩崖之間有石橋橫跨。”

道光版《羅源縣志》卷三《山川志上》記載更為詳細:

“福源山,在豐下里。絕頂有大囷峰,登眺諸山皆俯。洞曰炊云洞,列窖五,其四深圓如鐘,上下相對。其一中空如甑,圓徑七八尺。出泉甘洌,注為龍湫,禱雨常應(yīng)。”

福源山遺留有早期道家修煉遺址,近年新建“炊云寺”,游人不絕。






來源:閩東日報

編輯:陳娥

審核:劉寧芬 繆洪通


責(zé)任編輯:陳娥

寧德網(wǎng)簡介 版權(quán)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寧德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wǎng)絡(luò)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