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赤溪村:村莊變美了 生活更好了
福鼎赤溪村堅持“旅游富村、農業(yè)強村、文化立村、生態(tài)美村”的發(fā)展路子,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tài)美”的脫貧致富小康路——
寧德網消息(蔡雪玲)深秋的福鼎赤溪村,依舊綠意盎然,鳥語花香。在“白改黑”后的楊赤公路上,車來車往,通行有序,瀝青路面干凈整潔,交通標線顯得更加顯眼。
“這些年村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通了,村莊變美了,越來越多游客慕名而來。作為一名赤溪村村民,現在我覺得特有自豪感。”赤溪村婦委會主任鐘麗眉說。
2015年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赤溪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及2016年2月19日與赤溪村干部群眾視頻連線以來,赤溪村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發(fā)揚“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堅持“旅游富村、農業(yè)強村、文化立村、生態(tài)美村”的發(fā)展路子,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tài)美”的脫貧致富小康路。
通新路搬新家
赤溪村是福鼎市磻溪鎮(zhèn)下轄的畬族行政村,九鯉溪和下山溪繞村而過,山川溪瀑景觀奇特,畬族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個風景宜人、風情濃郁的美麗鄉(xiāng)村。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一直“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2001年,20歲的鐘麗眉第一次隨男朋友到赤溪村。“當時我就傻了眼,早先赤溪村是沒有通往山外的大路,來的時候是在一個叫做龍亭的地方下車,需要徒步翻山越嶺一個多小時,才能進村。”回想起19年前第一次到赤溪村的情景,鐘麗眉感觸很深。
如今,通村公路從無到有,總里程達58.6公里,到達高速公路互通口和太姥山景區(qū)僅需20分鐘,實現了“太姥山—赤溪—楊家溪”三地旅游線路對接、游客互流,越來越多的人到赤溪參觀、考察、旅游。
不僅是道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搬遷,赤溪的自然村由14個減至一個中心村和兩個自然村,生活配套、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等設施一應俱全。鐘麗眉的家就在畬族風情購物街上,是兩幢四層白墻黑瓦徽派風格的樓房,古韻悠然。
“2003年,我不顧家人反對,嫁到赤溪村。當時我們夫妻倆和公公婆婆以及兩個小叔子就擠在兩層的木瓦房里,沒有衛(wèi)生間,生活很艱苦,每次回娘家心里都發(fā)虛。”十幾年間,鐘麗眉由一位外來媳婦,成長為赤溪村婦委會主任、村旅游發(fā)展帶頭人。現在大家都各自蓋了新房,每層都有獨立衛(wèi)生間,裝了空調、熱水器,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去年開始,我將家里剩余的4間房間裝修了做民宿,在旅游旺季接待游客,一年下來也有幾萬元的收入,在家里就輕輕松松把錢掙了。”鐘麗眉說,現在村里很多家庭像她家一樣利用自家閑置的房間辦起了農家樂民宿。
產業(yè)興有奔頭
新建的大型停車場、畬家客棧和玻璃棧道等錯落分布于水聲潺潺的九鯉溪兩岸。每逢周末,來自各地的游客三五成群游玩其間,為這個大山深處的小村莊帶來人氣與活力。
2016年,依托地處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qū)——太姥山西南麓的優(yōu)勢,主動融入“環(huán)太姥山旅游經濟圈”,赤溪村累計投資1.86多億元,先后引進旅游開發(fā)企業(yè),鄉(xiāng)村旅游迎來快速發(fā)展,從一開始幾乎沒有游客進來,到如今鄉(xiāng)村旅游項目全面鋪開。
竹筏漂流、生態(tài)(峽谷)運動樂園、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園、高空遨游、玻璃棧道等旅游項目,帶動赤溪村200多戶群眾參與旅游經營。2019年,共接待游客27萬人次,日游客量最多時達上萬人次。村民收入不再單純以農為業(yè),增加了農家體驗、餐館住宿、旅游產品、勞務服務等多種類型的收入渠道。全村現有特產店36家、農家樂18家、小超市28家。在家勞動力50%以上從事旅游經營和相關務工活動,人均收入達8500元。
六妙茶業(yè)、益升食品等龍頭農企,通過“企業(yè)+農戶+基地”方式,流轉全村耕地600畝,基地化管理1500畝茶園,建設有機茶、食用菌、名優(yōu)果蔬、珍稀苗木等七類休閑農業(yè)基地,村民在獲得土地流轉費的同時,通過入股、務工等,收入穩(wěn)步增長。六妙茶業(yè)投資3000萬元與赤溪村聯合建設白茶產業(yè)園,創(chuàng)建畬村白茶品牌,每銷售一塊白茶餅,捐贈1元愛心扶貧基金,每年為赤溪村增加村財收入29.1萬元。
“以前都是村里人往城里跑,但你看現在,這么多城里人到這體驗生活,給赤溪村帶來無限商機。”鐘麗眉說,她希望將豐富多彩的畬族文化展現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讓赤溪旅游更加多元化、讓大家更了解畬村風情。
2019年,赤溪村畬族群眾人均收入19356元,比2014年增長146%;村財收入130萬元,比2014年增長4.2倍;貧困人口和貧困發(fā)生率降至零,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700元,比2014年增長3.5倍。
責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