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之光 | 林思翔:福,來到了
年關(guān)來臨,福安城處處張燈結(jié)彩,紅“福”臨門。絡(luò)繹不絕的人登上城中天馬山上那巍峨挺拔、高高聳立的五福樓,俯瞰城池美景,祈盼“五?!睆V播人間。
天馬山五福樓
福安是以詩得縣,以“?!绷⒖h的,福安人對“?!备惺苡壬睢N甯侵拔甯!保N含著這座城、這個縣來歷的故事,也是福安人世代所期盼的。宋淳祐五年(1245年),閩東長溪縣西北鄉(xiāng)申請析縣已20多年,因縣治建在何處有爭議,一直懸而未決。在朝廷為官的福安人鄭宷力主設(shè)縣治韓陽坂,他利用親近理宗皇帝的便利,呈詩曰:“韓陽風景世間無,堪與王維作畫圖;四面羅山朝虎井,一條帶水繞龜湖。形如丹鳳飛御印,勢似蒼龍臥吐珠;此處不堪為縣治,更于何處拜皇都?!崩碜陂喓?,深為所動,于是御批:“敷錫五福,以安一縣?!蔽鲩L溪縣西、北兩鄉(xiāng)建福安縣,縣治設(shè)在韓陽坂(今福安城關(guān))。
理宗皇帝敷錫福安的“五?!?,民間理解為福祿壽喜財五福臨門,文人則解讀為福天福地福山福水福安,說的都是福安是一塊宜居宜業(yè)的風水寶地。近年新落成的五福樓名冠“五?!?,寄托著福安百姓盼福、祈福,對美好生活向往之蘊意。
春風秋雨,寒來暑往。數(shù)百年間,山還是這座山,地還是這塊地,人們所期盼的“五?!敝皇窃竿瑳]有臨門。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依然過著受壓迫、受剝削的日子。為了爭取自由,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福安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毅然奮起,反對外侵,反抗黑暗統(tǒng)治。跟隨文天祥輾轉(zhuǎn)抗元的愛國詩人謝翱,奮然舉刀刺殺禍國殃民奸臣賈似道的鄭虎臣,為保百姓舍生取義的抗清名臣劉中藻,數(shù)百年來一直為故鄉(xiāng)人民所稱道。
近代以來,為爭取人民的幸福,陶鑄、鄧子恢、葉飛、曾志以及福安人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在這片熱土上帶領(lǐng)群眾鬧革命,許多黨員和革命群眾前仆后繼,英勇斗爭,為革命做出了重大犧牲。當年閩東紅色政權(quán)所在地的福安柏柱洋,因此有了“閩東延安”的尊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站起來了,當家做主,有了政治地位,感受到了幸福。由于種種原因,人民生活雖然在逐步改善,但仍較為貧困,遠離城區(qū)的山村和海邊漁村以及少數(shù)民族村莊尤為困難。
20世紀80年代,“擺脫貧困”的號角在閩東大地吹響,“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閩東精神鼓舞和激勵著福安人打了一場漂亮的脫貧攻堅戰(zhàn),經(jīng)過艱苦努力,城鄉(xiāng)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福安人盼望千百年的“福”終于降臨人間,老百姓真正享起福來。春節(jié)期間,我們走進福安幾個村落,感受新時代村民的幸福生活。
下岐村:上岸納福
下白石鎮(zhèn)的白馬江畔有個新建的村莊,背山面海,樓房林立,黃墻紅頂?shù)姆可徨e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地上。村子叫下岐村。這些外貌裝飾一新的民居被稱之為“望江樓”。從樓頂眺望,視線可隨眼前白馬江水流望向三都澳,直抵大海。
遠眺下岐村
村中央有個寬大的漁民廣場,墻壁上的炮仗花張開金黃色笑臉,迎接絡(luò)繹不絕的來客。廣場邊上依山就勢建起了公園,綠草山花輝映,海風香氣交融,別具一番風味。穿行于新居、公園之間,如同在畫中漫步,愜意極了!
進入新居,一式的三層結(jié)構(gòu),每層40平方米,房內(nèi)裝修一新,廚具、冰箱、空調(diào)等一應(yīng)俱全。一句話,城里人有的基本設(shè)施,這里漁民家也都有。在走道上我們見幾位老大娘正在閑聊,就順便問她們現(xiàn)在的生活情況,她們連聲說:與過去比真是天地之別,過去的日子不堪回憶。她們指著腿部說,你們看,我們小腿彎彎的,就是當年在船上生活落下的,如今還行走不便。現(xiàn)在的日子算是享福了!
下岐村,是閩東沿海連家船上岸第一村。全村連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結(jié)束了祖祖輩輩在水上漂泊的“海上吉卜賽人”的生活。
對上岸前的連家船民日子,副鎮(zhèn)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鄭月娥記憶猶新。她說:“我當年就是在海上度過的,無論狂風暴雨,還是驚濤駭浪,依靠討小海,捕撈一些小魚小蝦維持生計。那只面積不到15平方米的小木船就是我的家,家連著船、船連著家,我們被稱為連家船民?!?/p>
“一條破船掛破網(wǎng),祖孫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边@首民謠就是我們祖祖輩輩的生活寫照。因為長期窩在狹窄的船上,漁民都是弓著腰,曲著腿,久而久之,腿就變成了嚴重的羅圈腿,被稱為“曲蹄”。連家船民是無生活保障、無教育保障、無財產(chǎn)保障的三無群體。想起當年的船上苦日子,還會不寒而栗。
當我們問起船民是如何上岸時,不等回答,村黨支部書記陳凌就領(lǐng)我們走進村里的展覽室。展室里的圖文再現(xiàn)了當年連家船民上岸的過程,解讀“?!笔侨绾芜M村入戶的。
時間撥回20世紀80年代。1988年6月,習近平任寧德地委書記。上任伊始,他就深入基層走進貧困村落調(diào)研,沿海連家船民的困窘生活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98年12月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來到下岐村,貓腰鉆進船民在白馬江岸邊臨時搭建的棚屋,發(fā)現(xiàn)里面沒有電,沒有水,陰冷潮濕,全部的家當就是一口鐵鍋和一床破棉絮。他動情地說道:“決不能讓船民再漂泊下去!決不能把貧困帶進21世紀!”當天,在福安市召開的“福建省造福工程暨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現(xiàn)場會”上,習近平要求各級領(lǐng)導要把群眾冷暖掛在心上,以高度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做好造福工程和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
下岐村村容
2000年11月,習近平再度來到下岐村看望上岸定居的連家船民。他深入船民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收入情況后,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年了,還有人生活在連家船、茅草房里,不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紀都無法交代?,F(xiàn)在,我們使他們搬上來,住下來,還要讓他們富起來,真正安居樂業(yè)過上好日子。
正是在黨和政府的持續(xù)關(guān)心下,有關(guān)部門撥來專項資金,鎮(zhèn)村干部與漁民同心協(xié)力,通過“分期分批、全面搬遷”的方式,解決了漁民上岸居住問題。下岐村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后,因地制宜發(fā)展海產(chǎn)捕撈、水產(chǎn)養(yǎng)殖等產(chǎn)業(yè),人均年收入從1997年的不足1000元增長到2021年的27600多元。連家船民小孩過去都沒上學,上岸定居以來,村里走出了260多名大學生。
我們走進漁民江成財家。這位樸實、憨厚的中年漢子,因常年在海上勞作,皮膚顯得黝黑,人稱“黑哥”。他一見到我們就高興地說:“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來我家,與我握了手,問我生活情況,還勉勵我要好好干,我一直記在心里?!彼f,過去在船上漂泊,8歲還沒穿上褲子。上岸后搞養(yǎng)殖,搞建筑,人均年收入達十來萬元,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戶?!艾F(xiàn)在我一家住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生活比過去不知好多少倍。今年我55歲,已經(jīng)是3個孩子的父親、7個孫子的爺爺了,生活美滿幸福,真是有福氣啊!這都要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造的福。”
東山村:下山得福
福安西部的穆陽溪畔有座山叫沙帽巖,山間散布著幾個小村落,擠擠挨挨地住著200多戶畬漢群眾。他們住著破舊的房屋,有的還居住在茅草房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砍柴和種茶維持生計,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從這里到山下康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雖然只有五六里地,但路彎嶺陡,七拐八繞,走一趟就得個把鐘頭,上下很不方便。如果就這樣平平安安過日子,他們倒也習慣??善煊胁粶y風云,20世紀80年代末,這里出現(xiàn)山體裂縫,這些村落成了地質(zhì)災(zāi)害隱患村。于是當?shù)卣畣恿苏逡椎匕徇w的“下山造福工程”。
東山村民居
當?shù)卣x了一塊離鄉(xiāng)政府僅3里地的平坦地塊作為新村遷入地。按人口無償劃給宅基地,每人1分地左右,建三層樓房,按“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批搬遷”原則實施“造福工程”。
建房缺資金怎么辦?當?shù)卣扇 叭齻€一點”辦法解決。即政府支持一點,鄉(xiāng)村幫助一點,自家湊一點。先把房坯蓋好,而后逐步裝修,不斷完善。經(jīng)過4年努力,居住山上的230戶900多個畬漢群眾(其中畬族同胞占近一半)全部下山,遷至山下新樓居住。
1999年6月的一天,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特地到東山村看望鄉(xiāng)親們。在村民繆廷藩家中,臨時用幾張課桌拼成一個小會議室,習近平與村民面對面交談。他詳細了解了下山后村民的生活情況,勉勵大家要“自力更生、發(fā)展經(jīng)濟、奮發(fā)有為、再創(chuàng)輝煌”。此后,村民們利用山地資源大力發(fā)展水蜜桃、茶葉和苗木,還依托建筑公司,培養(yǎng)了一批建筑行業(yè)能手,村里從事建筑行業(yè)的人員達120多人。2018年底,東山村退出省級貧困村,2021年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達24500元,超過了福安市平均水平。
東山村畬歌舞臺
如今,嶄新的樓房,整潔的村容,村中央那壯觀的畬族傳歌臺,吸引了許多畬漢群眾前來觀光游覽、賽歌獻技。歌臺的楹聯(lián)寫著:“天和地和人和和融華夏,歌美舞美花美美在東山。”真實反映了下山后這個村莊的新面貌。村支書繆石坤告訴我們,東山村下山后群眾收入從無到有,從有到富。村民日子越過越好,村里長壽的人越來越多,涌現(xiàn)了一對百歲夫婦和13位90歲以上老人。這都多虧了“造福工程”,讓東山人下山得福!
畬族婦女雷樹玉激動地告訴我們,那年總書記來村里時我見過他,還與總書記握過手呢!總書記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說,托黨和政府的福,我們過上好日子,在山上住的是半倒將倒的破房子,現(xiàn)在住的是180平方米新房。她還自豪地說,我們家四代同堂,兩個孩子都是大學生。問她還有什么想法時,這位中年婦女快人快語:想法就是希望身體健康、慢慢享福!
彭家洋村:畬漢同福
福安坂中畬族鄉(xiāng)的山窩里有個彭家洋村。一進村就看到一個寬敞的“民族文體廣場”和一幢三層樓的畬家農(nóng)莊,這昭示著這是一個畬族同胞聚居的村落。全村350多戶,畬族占260多戶。同行的福安市關(guān)工委主任林青告訴我,這個村畬漢團結(jié)特別好,畬漢干部同心協(xié)力,畬漢百姓通婚聯(lián)姻,漢中有畬,畬中有漢,團結(jié)如同一家人。正因為如此,這個村被省有關(guān)部門列為“民族團結(jié)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示范村”。
彭家洋村民族文體廣場
畬漢一心,黃土成金。村支書吳云生說,近年來,村里組織農(nóng)業(yè)種植合作社,種果、植茶、種畬藥、發(fā)展食用菌;還組織安裝空調(diào)專業(yè)隊和泥瓦匠建筑隊伍外出務(wù)工;利用優(yōu)美的村容村貌發(fā)展旅游。多方拓寬就業(yè)門路,增加村民收入。2021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7萬多元。
收入逐步提高,自然就想改善居住條件。可有部分村民一時又拿不出這筆建房款,怎么辦?村委經(jīng)過討論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shè)想:建高層樓房!這種只占天、少占地的建筑,村里從未有過。在當?shù)剞r(nóng)業(yè)開發(fā)公司的支持下,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2014年一幢高12層、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電梯樓在山溝的彭家洋村拔地而起。整座樓48套,每套120平方米。27戶缺房的貧困戶以宅基地出讓方式,少花錢甚至不花錢(按面積大小折算),輕輕松松地搬進了新居。新居中有漢族的,更多的是畬族的,共進新樓,畬漢同福。
彭家洋村畬家農(nóng)莊
村支書告訴我們,讓村民享福的,還有村民互助孝老食堂。隨著就業(yè)門路的拓寬,村里不少年輕人外出務(wù)工,在家的老人吃飯成了問題。為解決年輕人后顧之憂,村里辦起了互助孝老食堂,凡60歲以上老人,午晚兩餐均可以到村食堂就餐,四菜一湯,飯熱菜香,每餐僅需付5元錢,特困戶、計生獨子戶以及退伍軍人還可免收。其他人如果要來就餐,也只需每餐付10元錢。這種便民措施,既讓老人享了福,也深受其子女稱贊。
福安是全國畬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市),透過彭家洋這個窗口可以看到,在福安不僅漢族“全家福安”,畬族同胞也同樣幸福感滿滿當當!
富春江悠悠,五福樓巍巍。江水流去了往昔的貧困,樓臺迎來了當今的幸福。屹立在福安城天馬山上的五福樓,承載著人民對幸福追求的歷史記憶,宣示著百姓對太平盛世的喜悅心境,成為一座昭示新時代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
偉哉,五福樓!
來源:閩東日報
編輯:陳娥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