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之光 | 林思翔:品讀潘玉珂藝術人生
松竹梅蘭 潘玉珂
藝筆寫仁心 丹青寄精神
——品讀潘玉珂藝術人生
去年8月中旬,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寧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潘玉珂書畫作品展”在省美術館舉辦。這項“閩籍書畫名人搶救工程”展品,引許多書畫愛好者前往觀賞。展廳內(nèi)國畫松、竹、梅競放異彩,字幅篆、隸、草各領風騷,琳瑯滿目、美不勝收。人們無不稱贊潘玉珂先生高超的書畫藝術。此后不久,在潘先生的故鄉(xiāng)蕉城區(qū)霍童鎮(zhèn)舉行潘玉珂書畫藝術館揭牌儀式。藝術館設在潘玉珂故居堂屋內(nèi),古色古香,墨韻流芳,靜靜地訴說著潘先生的藝術人生。潘玉珂的作品已然成了閩東當代書畫的一座高峰??上擞耒嫦壬延?005年以97歲高齡仙逝,未能見到如此盛況。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就聽聞潘玉珂名字。那時我上下班經(jīng)過前林路(寧德城區(qū)),經(jīng)常見到一位年逾花甲的女士行走路上,她一身素裝,“中分頭”男式發(fā)型,步態(tài)沉穩(wěn),氣質(zhì)優(yōu)雅,特別引人注目。她就是潘玉珂。就在這條路上的縣雨傘社工作。八十年代后,我到地委工作,在參加寧德縣(現(xiàn)蕉城區(qū))政協(xié)會議和一些場合,又多次見到她,她給我的印象是每次開會她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十分珍惜參政議政的機會。由于那時我還兼管黨史工作,在紀念蔡威烈士逝世50周年活動中,了解到潘玉珂曾支持和資助蔡威同志的革命活動。之后又參觀了她的畫展,特別是讀了賴玲珠同志寫的介紹其生平的報告文學后,對潘玉珂先生的藝術和人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由于潘先生準備出書畫作品集,她侄女潘鈞想讓我寫一篇文字,便邀我到潘先生家里,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與潘玉珂先生零距離接觸。當時,潘先生已至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鑠,兩眼有神,話不多,只是微笑著,令人感到可親可敬。客廳里掛著一幅晩輩送她的九十大壽賀聯(lián):“久經(jīng)磨煉奪得壽園一席,歷盡艱辛終成藝苑良材”,這可以說是對潘玉珂先生一生坎坷而又多才高壽的簡明概括。她熱情地帶我到樓上畫室,室內(nèi)擺放著文房四寶和尺寸不同的字畫作品,她一一作了介紹??上也欢畷嫞床怀觥伴T道”,只是看“熱鬧”。這目不暇接的丹青妙筆真讓我飽了眼福,開闊了眼界。
蘭花 潘玉珂
后來,我對她藝術和人生歷程作進一步了解后,深感潘玉珂先生確是一位傳奇人物,一位閩東當代才女。她藝筆寫仁心,丹青寄精神,默默地閃射出人性光輝。
潘玉珂是民國時期寧德縣第一個到滬上求學的女子,經(jīng)劉海粟校長親自面試,進入當年全國最高美術學府——上海美專,師從潘天壽,受業(yè)黃賓虹,學西洋畫,攻山水畫。宋慶齡、李濟深、張治中等名人或晤面,或賞畫,或收藏丹幅。著名藝術家豐子愷、關山月、任中敏、龐熏琹等都有贈畫(字),張治中將軍認為潘玉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作品渾厚質(zhì)樸,風格剛柔相濟”。這種深厚的美術造詣,在當年閩東書畫界無人能出其右。
潘玉珂所以能成為書畫高手,不是天生的,而是勤學苦練出來的。她從難入手,學畫蘭花。她牢記導師潘天壽說的:“要畫蘭花,先練腕力。”為了練腕力,她想出了一個獨特的辦法,在手腕上吊綁一塊青磚,堅持不懈。為了省些紙墨錢,她在放學或周末休息日,就用毛筆蘸著水,在宿舍地板上練,剛開始時,每練一會兒,就感到從手腕到手臂就像斷了筋似的,吃午飯時,連端碗執(zhí)箸都感酸痛不已。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她將磚塊解下來,開始作畫。這時候她才明白潘天壽的話不無道理。從此,她加重砝碼練腕力,有時一次練筆,就把整個房間弄得無一干處。當她用毛筆蘸著水在地板上一遍遍地畫著各種各樣線條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正大步追逐著什么東西,又仿佛被什么東西追逐著,所以一練起來,常常全神貫注,忘乎所以。
功夫不負有心人。入國畫系第二年,她的三幅蘭花和一幅篆書作品,就成功入選上海美專全校學生書畫作品展覽。她不僅初學時腕吊青磚苦練線條,而是整個人生都不停地練習,并在生活中觸類旁通,力求做到“筆外有筆,畫外有畫”,積以時日,技藝日臻成熟,終成書畫名家。潘先生晚年在回顧人生歷程時曾這樣說:“其實,人生大都從風雪中走過來,只是我信托的是一支筆,一個藝術的夢幻,因為唯這支禿筆、唯這藝術可以使我忘憂啊!”由此可見她對藝術追求的癡迷之心。
一心只想當藝術家的潘玉珂被殘酷的現(xiàn)實卷入了政治風暴中,點燃了她心底的愛國情愫?!熬乓话恕笔伦儽l(fā)后,日本入侵,國難當頭,上海大街小巷彌漫著濃烈的抗日救亡氣氛。上海美專也組織抗日宣傳隊,潘玉珂和廣大師生一道加入游行隊伍行列,他們正課時間上課,副課和休息日上街游行。扛著橫幅,揮舞著標語,高喊著口號,呼吁國民團結起來,要求政府出兵東北,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走在游行隊伍中,潘玉珂心潮起伏,她本來一心追求藝術,不想涉足政治,但是“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政治政治,政而不正,何以得治?”她不由想起壯烈犧牲的老鄉(xiāng)鄭長璋,想起經(jīng)常在上海鬧市區(qū)扮成車夫模樣散發(fā)傳單的蔡景芳,以及在上海的一些閩東進步青年冒著危險,從事地下革命工作,心里頓時充滿了力量。她擔心老鄉(xiāng)們的安全,曾冒著生命危險去四川北路他們住處打聽消息,卻被全副武裝的警察擋在屋外,險些被抓捕。
當蔡景芳要去鄂豫皖蘇區(qū)開展革命工作,急需路費來找她時,她二話沒說,傾囊相助。蔡景芳后來改名蔡威,從事紅軍無線電偵察工作,屢建奇功,直至犧牲在草地上。徐向前元帥稱其為:“無名英雄”。她與潘玉珂上海一別也成永別。
潘玉珂在桂林漢民中學任教期間,學校舉辦了一場抗日救災書畫義賣活動,國民黨高級將領李濟深等許多軍政要人和社會名流,應邀前來捧場、認購。潘玉珂拿出十多幅作品參加義賣,李濟深以3000元的價格買下她的一幅篆書作品。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了青年潘玉珂愛國、正直和不懼風險的優(yōu)秀品格。
潘玉珂晚年賦閑在家,常常為鄉(xiāng)親們義務寫字作畫。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所以這般熱情追求藝術,宗旨是通過藝術達到目的,是為今天的社會做點應做事,既不追名又不牟利?!薄凹炔蛔访植荒怖边@就是她苦苦追求藝術的目的,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百姓情懷。
龍吟 潘玉珂
蝦 潘玉珂
她在日記里,講述了一個她為半山村寫字的故事,字里行間可感寫字之艱辛,也折射出其憐憫百姓的善心。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半山村要建一座人民會場,派人來請她寫7個一米見方的字——“半山人民大會場”。寫大字要蹲著,寫一個字要蹲好幾回,還要樓上樓下磨盤似的輾轉不已,這對于當時已屆古稀之年的她來說很不容易?!爸挥X得兩條腿疲乏不堪,從上午9點半開始直到掌燈時分只完成三個字。此外還有十二條幅聯(lián)對和橫楣,也花費不少時間。來取件時,我看半山農(nóng)民小心翼翼地將八塊錢送到我面前時,非常熱情而又帶感激的表情說:‘我們這些錢實在太微薄,不足以表達我們的心,我們只有這么多……’我說:‘沒有關系,8元就8元好啦?!倚χ恿诉^來,在不討價的情況下,留下無限的熱情。做些于己有損的事情,總比于己有利的事情要強些?!彼秊樽约耗苡盟囆g為鄉(xiāng)親們做點事而感到欣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藝界迎來了明媚的春天,潘玉珂的人生也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機。社會環(huán)境好,心情也舒暢,她又開始在地板上練字習畫,老驥伏櫪,潛心書畫,創(chuàng)作了大量書畫作品,迎來了她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
1992年,閩東老年書畫協(xié)會成立,潘玉珂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我雖然在壯年階段中斷執(zhí)筆40年之久,但我仍可用藝術為老弱病殘者做些福利的事情。今天我已經(jīng)85歲了,一抹晚霞,轉瞬即逝。我請求、我希望各界熱心人士大力支持,促使早日實現(xiàn)我們的理想。”1993年1月,由寧德市文化局主辦,寧德市政協(xié)書畫室協(xié)辦的潘玉珂書畫展在寧德舉辦,潘玉珂書畫作品再次在閩東藝苑綻放異彩,引起轟動。著名書畫家、教育家、潘玉珂摯友游壽先生親書題詞:“藝壇潛聲”四個大字從哈爾濱寄來,表示祝賀。晚年,潘先生交代說:“我有個心愿,將我的畫獻給人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福利服務?!迸擞耒嫦壬米约旱男量鄤谧?,為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產(chǎn),也造福于社會,特別是造福弱勢群體,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熾熱的百姓情懷。
追求藝術、愛國情感、百姓情懷,這是潘玉珂先生身上最可貴的品格,也是其藝術人生的閃光點。閩東當代才女潘玉珂,其名字一如其家鄉(xiāng)霍童美麗山水一樣,永遠鮮活!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文字:林思翔
編輯:邱祖輝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邱祖輝